产品展示
吉林四平:一网感知态势“数字四平”助力城市治理变“智球速娱乐理”
中新网吉林四平8月21日电(记者 黄钰涵) 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数字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府监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防范化解风险?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政府通过数字化手段建设“态势感知、一网统管”体系,将传统的行政工作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助力城市治理变“智理”。
态势感知平台,是通过信息化设备对事物发展态势进行认知的数字行政治理系统。2023年,四平市政府基于四平“城市超脑”算力、存力资源,整合各类影像和传感器资源链,集成国内政府行业72类态势判读基础算法,统筹建设“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以下简称“态势感知平台”)。
在四平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四平市政数局大数据中心主任刘淼对态势感知平台进行全面介绍并演示相关功能。在态势感知平台上轻轻点击,通过对相关设备画面的调动,各处河道、森林、农田等实时情况便清晰可见。
刘淼介绍,通过智能自动感知设备,态势感知平台可迅速发现如森林火情、盗采河道砂石、违法捕捞等事件苗头,并精准推送至相关行业监管人员进行处置,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事件进一步演变、恶化。
态势感知平台建成以来,四平市将局部治理变为全域治理、将集中办公变为线上随时随地办公、将人工巡视变为屏上调度、将事后处置变为提前预警,实现了“一网感知态势、一网事件处置、一网纵贯全局、一网协同共治”。
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郭顺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态势感知平台实现了“提效能、控风险、降成本、减负担”四大设计目标。“我们通过整合各类数据要素资源、打造多维贯通网络球速娱乐,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控制风险的能力。”
在四平市梨树县,态势感知平台通过232个云台对农业进行监管,覆盖面积达2955.5平方公里,实现了杂粮、水稻、玉米等农田区域全天候智能管控。
走进梨树县北夏家村,初秋时节的农田里,成片的玉米长势茂盛。“你看,这是我们采摘完的农田,通过摄像头我们可以及时看到农田的情况”,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驻北夏家村姜昊坐在办公室中,一边通过手机上的态势感知平台查看农田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可以查看玉米长势,画面特别清晰。”
姜昊告诉记者,在态势感知平台上,通过智能摄像头,可以对辖区农田、林地、河流、道路情况进行远程巡视。基层工作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对各自负责的区域进行巡视,解决了因天气、路况等原因导致的人工巡视不及时问题,“人在屋中坐,态势全掌握”成为可能。
“通过高覆盖率的前端感知设备、更灵活的共享分级使用方式,有效降低了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成本。”郭顺杰指出,通过多样化的移动端便捷应用和多元化的沟通模式,实现多门类业务场景“随时办、随处办”,事件处置等工作“省心办、省力办”,社会治理工作“直联办、直接办”,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时间、精力、会议等负担。
记者从四平市政府了解到,未来“数字四平”态势感知平台将持续融合新的场景应用,并推进各类传感器布设,保持领先的数字化建设,打造围绕“城市超脑”的多维融合新生态。(完)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球速娱乐。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