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打开“人民城市”球速体育welcome数字记忆看杨浦滨江蝶变绽新颜
一起走进“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在这个“人民城市”的数字记忆空间里,看杨浦滨江如何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蝶变绽放,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
1880年代以来,杨树浦地区因地处黄浦江下游,装卸物资便利,沿江大量滩地又相对售价低廉球速体育welcome,加之杨树浦路与租界中心区相通,交通便利,中外企业纷至沓来,在杨浦滨江择地建厂。
1882年,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就集资15万两在杨树浦路408号建厂投产。
至20世纪20年代左右,杨树浦一带已形成以纺织、卷烟、机器、造船为主体,包括水、电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工厂林立、产业工人集中的大型工业区。当时,厂房林立的杨树浦一派繁忙景象,江边码头不停吞吐原料成品,工人鱼贯进出沿杨树浦路设立的各厂大门。
永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厂(后为上海第二十九棉纺织印染厂)全景(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后,杨树浦回到了人民手中。自1950年代起,上海的工业逐步恢复,并在艰难中不断发展。依托曾经的工业“家底”,杨树浦一带成为上海工业区之一,国棉九厂、国棉十七厂、上海制皂厂、上海化工厂等大中型工厂沿岸而立,各类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上海制造的代表和象征。
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组建联营企业、中外合资等方式,杨树浦一带工厂焕发出新的生机。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杨树浦及周边工业区域形成拥有机电、冶金、造船、化工、仪表、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门类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呈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景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上海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杨树浦工业经历了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杨树浦沿江不少老厂逐步迁移或关停,原有场地空置,建筑逐渐荒废,一度呈现出衰败的“工业锈带”景象。
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为杨浦滨江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是杨浦滨江岸线改造升级的立足点,市政府通过动迁企业、新建绿地、新增亲水岸线等措施,全力推动滨江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
2017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岸线公共空间全线贯通,杨浦滨江南段暨整条杨树浦路5.5公里沿江岸线也全面开放。
杨浦滨江卸去厚重的工业铁甲,从老工业基地向创新策源地轻装转型,升级为集商业、休闲、旅游、文化、会展、博览等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业态组团。国棉十七厂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改造而成的绿之丘、前身为永安栈房的世界技能博物馆……
滨江曾经荒废落寞的工业遗存又重新鲜活了起来,蜕变成“不间断的工业文明博览带”与共享开放的空间球速体育welcome,以崭新的面貌与功能迎接市民。漫步在杨浦滨江的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黄浦江两岸的风貌,还能够阅读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球速体育welcome。这里,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发展绣带”。